在北京大米和小米自闭症康复中心,教学团队构建了以社交沟通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体系。针对初诊儿童开设的适应性训练课程,通过结构化教学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基本规则意识,课程内容涵盖物品认知、指令响应和简单互动三个基础模块。
课程阶段 | 训练目标 | 教学方法 |
---|---|---|
基础适应期 | 建立课堂常规 | 视觉提示系统 |
技能发展期 | 提升社交主动性 | 情景模拟训练 |
泛化应用期 | 强化环境适应 | 社区融合实践 |
教学团队采用动态评估机制,每四周进行阶段性能力测评。督导团队根据测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重点培养眼神对视、共同注意和社交应答三大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包含1对1专项训练和小组社交课两种形式,日均训练时长根据儿童承受能力设定在2-4小时区间。
机构建立家长支持系统,每周开展三次居家干预指导。通过视频记录分析、现场实操示范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关键反应训练(PRT)和自然情境教学(NET)技术。定期举办的家长工作坊涵盖问题行为处理、强化物使用策略等实用主题。
5岁男孩小明(化名)经过六个月系统训练后,主动语言从每周3-5次提升至日均20次以上。在小组课中能够持续参与15分钟集体活动,与同伴的平行游戏时间延长至10分钟。家长反馈居家场景中眼神接触频率显著增加,能够完成三步连续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