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鼎石学校构建的小学教育体系突破传统学科边界,采用沉浸式中英双语教学模式。该体系涵盖智力开发、情感培育、社交能力培养三大维度,特别在语言习得方面实施渐进式教学策略:
年级阶段 | 中文占比 | 英文占比 | 教学特色 |
---|---|---|---|
学前班-一年级 | 70% | 30% | 语言基础构建期 |
二年级-五年级 | 50% | 50% | 双语思维转换期 |
国际小学课程(IPC)作为教学框架中枢,整合科学探索、人文历史、艺术创作等学科领域。该体系设置三大学习阶段:5-7岁侧重感知体验,7-9岁强化探究能力,9-12岁培养批判思维。课程单元设计注重现实关联性,例如通过"社区建设"主题融合地理测绘与数学建模。
语言艺术课程突破单一语言教学模式,实施中英文双向能力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含四大模块:文学鉴赏模块精选中外经典文本,表达训练模块设置辩论与演讲场景,创作实践模块涵盖剧本编写与诗歌创作,文化比较模块解析东西方叙事传统。
计算机与设计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制学习模式,学生需完成从概念设计到成品制作的全流程实践。典型项目包括智能家居原型开发、环保装置设计、简易机器人编程等,着重培养计算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采用跨学科整合策略,在武术课程中融入历史典故解析,在艺术创作中结合几何原理应用。科学探索课程设置三大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夯实学科基础,探究性实验培养科研思维,创新性实验鼓励技术改良。
建立三维评估模型:知识掌握度通过单元测试检验,技能发展水平通过项目成果评定,思维品质通过成长档案记录。定期举办学科展示周,通过主题展览、学术沙龙、成果汇报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效。
配备专业级科学实验室3间,艺术创作工坊2间,多功能演播厅1个。图书馆中外文藏书比例保持1:1,定期更新国际获奖绘本与科普读物。数字教学平台集成虚拟现实技术,支持沉浸式地理考察与历史场景再现。
中外籍教师比例维持在1:1,学科组长均具备IB课程执教认证。定期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学案例研讨不少于8次。教师发展中心与多所国际名校建立学术交流机制,确保教学理念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