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分类 | 分值分布 | 考核重点 |
---|---|---|
建模环境配置 | 10-15分 | 项目参数设置与文件管理 |
建筑构件建模 | 20-25分 | 墙体、楼板等基础构件创建 |
族文件创建 | 15-20分 | 参数化族设计能力 |
图纸生成 | 10-15分 | 视图管理与标注系统 |
综合应用 | 30-40分 | 全流程协同作业能力 |
建模环境配置作为考试基础环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项目单位设置、标高轴网系统建立等基础操作。重点注意视图样板设置与项目浏览器管理,这些细节往往决定建模效率。
建筑构件创建模块需特别关注墙体类型属性设置,不同材质墙体的构造层次设置直接影响后续工程量统计。幕墙系统建模时,网格划分规则与嵌板选择是常见考点。
族编辑器使用技巧考核中,参数关联与类型驱动机制是难点。建议重点练习门窗族、家具族等常用族类型的创建,注意参照平面锁定与尺寸标注约束设置。
视图管理需掌握剖面框选技巧与三维视图定向方法。标注系统应用时,注意标记族的载入与属性匹配,尺寸标注链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是评分重点。
材料统计表制作需注意字段选择与排序规则,过滤器的合理使用能有效提升数据准确性。建议练习墙类型明细表、门窗列表等常用统计表单的生成方法。
建议采用模块化训练法,将120分钟考试时间合理分配给各题型。前40分钟完成基础建模,中间50分钟处理复杂构件,最后30分钟进行图纸输出与文件管理。
模型层级管理不当导致的视图显示问题频发,建议建立规范的图层命名体系。文件保存时注意中心文件与本地副本的区分,避免协作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