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
  •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
  • 连续多年开设科技实验班,成绩斐然

400-888-4846

中方会考课程

中方会考课程

授课机构: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

上课地点: 学校总部

成交/评价:

联系电话: 400-888-4846

中方会考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体系双核架构

中美教育体系在北京市八一嘉德圣玛丽国际项目实现有机融合,课程设计兼顾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与美国嘉德圣玛丽学校毕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系统性学习,在完成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同时,可同步转换美方课程学分。

教学维度 中国标准 美方要求
语文能力培养 六大能力层级训练 跨文化沟通课程
数学思维构建 五大知识模块 STEM课程衔接

学科教学实施路径

语言素养提升工程

语文教学采用三阶段进阶模式,高一年级侧重经典文本精读与写作基础,每周设置固定阅读时段。教材选用配合人教版必修内容,穿插《平凡的世界》等现代文学拓展阅读。高二阶段引入《古文观止》选篇深度解析,结合洛阳实地考察开展宋代文学专题研究。

数理思维训练体系

数学课程构建了从集合论到概率统计的知识图谱,高一重点突破函数与几何的交叉应用。每学期安排两次数学建模实践,如房贷计算模型构建、三维测量数据采集等真实场景课题。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激光雕刻设备和3D打印机,支持学生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体模型。

教学评估机制

课程评价采用动态监测体系,平时成绩占比60%包含课堂讨论、项目展示等多元维度。历史学科引入故宫实地考察报告评分,地理课程设置气象观测数据记录考核。政治学科特别设置时政评论写作模块,培养学生用哲学思维分析社会热点。

特色评估项目

  • 语文:西安汉唐文化考察论文
  • 数学:三维建模竞赛作品
  • 通用技术:智能家居原型设计

跨学科融合实践

课程设计打破学科界限,历史与语文联合开展《史记》专题研讨,数学与物理共同开发运动轨迹分析实验。高三阶段设置"城市生态研究"跨学科项目,整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模型构建、政策建议写作等综合能力训练。

实践平台建设

  • 数字人文实验室:支持文本大数据分析
  • 创客空间:配备专业级加工设备
  • 模拟联合国会议系统

学分衔接机制

除政治学科外,所有会考科目学分均可转换为美方课程学分。艺术类课程设置国画与西方绘画比较研究模块,音乐教学涵盖民族乐器研习与交响乐赏析。校本选修课程库包含40余门特色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机器人编程、国际关系模拟等拓展课程。

典型学分转换案例

  • 语文阅读课程→英美文学赏析学分
  • 数学建模项目→AP微积分先修学分
  • 通用技术作品→工程设计基础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