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16-19岁青少年的IBDP项目,构建了独特的两年制学术框架。该体系包含语言文学、外语、人文社科、实验科学、数学与艺术六大课程组别,其中艺术类课程可由其他学科替代。课程设置强调文理均衡发展,要求学生在各领域至少完成一门学科研习。
课程组别 | 学科示例 | 学时要求 |
---|---|---|
语言与文学 | 中文A文学 | 150-240 |
外语习得 | 英语B | 150-240 |
教学体系采用分层设计,包含高级课程(HL)与标准课程(SL)两种类型。建议学生选择3门HL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其余选择SL课程拓宽知识面。课程总时长根据层级不同分为240学时与150学时两种规格,全英文授课环境保障学生学术语言能力发展。
除学科知识外,课程特别设置核心素养培养模块,包含知识理论体系构建、专题研究能力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三大维度。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完成4000字学术论文。研究过程涵盖文献综述、数据采集、论证分析等完整科研流程。
CAS模块要求完成150小时实践活动,涵盖创意艺术、体育运动、社区服务三大领域。学生需记录活动日志并撰写反思报告。
采用内部评估与全球统考相结合的双重评价机制。学科成绩实行7分制评分,核心模块可获额外3分加成,最终总评满分45分。
评估维度 | 占比 | 考核方式 |
---|---|---|
学科考试 | 70% | 全球统考笔试 |
过程评价 | 30% | 实验报告/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