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育新范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英语教学占比达到40%,通过主题式学习模块实现语言能力与学科知识的同步提升。初中部设置学科双语过渡课程,采用分层走班制确保教学适配度。
多维课程模块
- ▶ 科创实践平台:与清华大学智能实验室共建AI项目组,每年选拔优秀学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
- ▶ 艺术培养体系:配置专业录音棚与黑匣子剧场,定期举办中英戏剧节,毕业生作品多次入选国际青年艺术展
教学资源配置
教师团队构成
外籍教师占比达45%,核心学科教师平均教龄12年,75%硕士以上学历,定期参与IB课程认证培训。
物理空间规划
校区配备恒温游泳馆、室内冰球场及智能化教学空间,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现PM2.5实时管控。
学生发展路径
采用成长档案追踪系统,每学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升学指导团队提前三年介入规划,近三年毕业生收获包括剑桥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等300+录取通知。
教学成果 | 具体数据 |
英语标化成绩 | 雅思平均分6.5+,托福90+占比68% |
国际竞赛 | AMC数学竞赛金奖累计23人次 |
特色培养机制
实施学术导师与成长导师双轨制,每周开展跨学科PBL项目。寄宿管理采用学院制体系,设置领导力课程与社区服务学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