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资力量雄厚
  • 国际合作丰富
  • 教学管理完善

400-888-4846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学院-学校简介

国际法学教育的领航者

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重要学术分支,国际法学院的历史根基可追溯至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初创时期。1989年正式设立的国际经济法系,经过十余年发展积淀,于2002年升格为独立学院建制。这个承载着汪暄、朱奇武等法学泰斗学术遗产的教学机构,现已成为国内规模的国际法教研实体。

师资力量与教研体系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郭红岩教授领衔的国际公法团队、马呈元教授主导的国际私法研究组以及霍政欣教授带领的国际经济法专家组,构成了覆盖国际法全领域的教研矩阵。教学体系囊括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及博士培养项目,形成层次分明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创新与学术平台

三大核心研究所支撑起学院的科研架构,每年承担国家级课题十余项。学院主办的《国际法评论》中英文学术期刊,已成为国际法学界的重要交流平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建立的跨国法律数据库收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判例法规,为师生研究提供强力支撑。

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

通过教育部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开创"双语双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中国法律体系的同时,必须精通普通法或大陆法系知识。与荷兰莱顿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等18国院校建立的学分互认机制,确保每年有超过40%的学生获得海外研习机会。

教学资源配置特色

  • 全英文授课模块覆盖国际商法、WTO规则等12门核心课程
  • 模拟国际法庭配备同声传译系统,还原真实跨国诉讼场景
  • 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建立案例共享机制
  • 定期举办的全球治理论坛邀请国际法院法官现场教学

校友网络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遍布国际组织、跨国律所和涉外部门,其中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任职的校友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学院设立的职业发展中心,与50余家国际律所建立实习推荐通道,毕业生平均起薪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 校区环境
    校区环境
  • 校区环境
    校区环境
  • 校区环境
    校区环境
  • 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环境
  • 上课环境
    上课环境
  • 宿舍环境
    宿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