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4846
教学阶段 | 技术要点 | 能力培养 |
---|---|---|
材料认知 | 陶土特性、釉料配比 | 材料甄选能力 |
基础塑形 | 拉胚控制、泥条盘筑 | 造型构建能力 |
烧制工艺 | 窑温控制、釉变效果 | 工艺流程把控 |
当泥土在转盘上起舞,指尖与材料的直接对话开启艺术创作之旅。课程初期重点培养学员对陶土特性的感知能力,通过不同含水量的泥料对比实验,建立对材料收缩率、可塑性的直观认知。
釉彩实验室模块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提供氧化铜、钴蓝等十二种基础釉料进行调配实验。学员通过记录烧制前后的色彩变化数据,掌握釉料厚度与窑温的关联规律,培养精准的工艺预判能力。
在烧制技术专项训练中,学员将对比分析电窑与气窑的成色差异。通过设置780℃-1280℃的梯度温控实验,观察坯体在不同烧成温度下的物理变化,掌握窑变效果的主动控制技巧。
陶艺大师指导要点:保持手掌稳定湿度是拉胚成功的关键,建议将工作室湿度控制在55%-65%区间
从构思草图到成品出窑的完整周期通常需要经历23道工序。重点环节包括坯体干燥阶段的收缩率计算、素烧后的釉料吸附测试,以及最终烧制时的升温曲线设计,每个环节都配备专业检测设备进行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