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库+教育+资本」为教育体系
  • 一站式解决学历学位提升及高管培训的教育
  • 提供高端学历学位留学服务,应用定制、创新出国留学模式

400-888-4846

北京智库联盟教育-师资团队

李平老师: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兼任中国技术经济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副会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经济预测与评价、战略规划、项目评估等方面。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家软科学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等多项国家和部门项目;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咨询研究和宏观经济预测,以及国家五年计划的论证工作;参加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审查,以及多项建设项目评价。曾担任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专家,起草南水北调综合审查报告;国家京沪高速铁路评估专家组专家;“三峡工程第三方评估”财务经济组副组长兼工作组组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专家组成员,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届国家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承担过《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多项国家、部门、地区和企业战略规划咨询。
04-05
朱承亮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导,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系统工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及兴趣: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效率与生产率分析。 主要著作 朱承亮:《自主创新VS.技术引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朱承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地区差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吴滨,朱承亮:《中国产业2016年度运行分析——基于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 主要论文 《主成分分析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中的应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5期。 《陕西省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第6期。 《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选择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陕西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对策探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中国西部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 《我国西部地区
04-05
夏杰长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兼任综合经济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经济、旅游管理与宏观经济。主持了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部论著获得省部级奖励。多次参与国务院相关文件前期调研与起草工作。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和《财贸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财政理论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学术论文90余篇。参加了多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出版多部学术著作,主要代表作有:《反失业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等,论著多次获省部级奖。近几年主要致力于公共财政与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04-05
王振中老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专长是国际投资与贸易,现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3年后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底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9年至1990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副局级学术秘书,1994年起至2010年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契约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政治经济学主要成员、 中国期刊协会经济期刊联合会会长、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综合开发院(中国深圳)理事、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华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基金执行委员等。 研究领域 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转型经济。 学术论著 《经济特区与出口加工区的比较研究》、鹭江出版社1993年。 《经济学者的思索》,广东经济出版社20
04-05
娄峰老师: 金融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系统分析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预测和政策模拟分析;具体研究方向:大型宏观系统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投入产出模型、系统优化模型等预测技术、模拟分析技术。 主要代表学术出版物 专著1:《中国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模拟:基于CGE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独著); 专著2:《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税收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及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主要学术论文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第3期; “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中国间接税归宿:作用机制与税负测算”,《世界经济》2017年第9期; “中国企业价格刚性研究:基于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2期; “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模拟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10期;。 主持和参与几十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
04-05
马晓河老师: 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经济副会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理事等职。 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成为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20世纪初80年代,提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实行“税费合一、统一计征”的农村税费制度。21世纪初,提出应在全国普遍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较早指出农村公共物品与城市公共物品具有同一属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由以农民为主转向以为主;在深入研究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后提出,当前中国城乡、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是一种双重二元经济结构。 近年来,专注于体制改革和中等收入转型问题研究,提出中国结构转型进入加快期,下一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从1993年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措施》([中发1993]11号文)文件工作开始,历经1994-2011年8个中共1号文件起草工作,并参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工作;2008年1月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学习会上,就关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问题进行了讲解。30多年里先后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300多篇,多
04-05
刘强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导 研究领域:能源、资源 学习、工作经历 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2010-2013年任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副主任,2014年之后担任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2006-2007年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借调工作,负责电子商务与农村信息化工作。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作访问学者。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国资委副主任、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2年之后联合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全球安全研究所(美国)创立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任秘书长,负责论坛的全面组织工作,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目前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安全研究与政策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平台,受到各国和智库的高度重视。
04-05
姜奇平老师: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常务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 研究方向:信息化、网络经济、电子商务 代表著作: 1.《网络经济:内生结构的复杂性经济学分析》(专著),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年。 2.《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3.《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分析》(专著),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年。 4.《新文明论概略(上、下)》(专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 5.《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 6.《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专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 7.《长尾战略》(专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 8.《新知本主义:21世纪劳动与资本向知识的复归》(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9.《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0.《新商业模型》(专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 11.《数字化时代的人与商业》(专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12.《数字财
04-05
何德旭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金融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副会长。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出版和发表成果逾二百部(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安全、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公司融资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安全的多向度解析》、《中国市场金融体制论》、《中国投资基金制度变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与调控政策》、《中国金融稳定:内在逻辑与基本框架》等。
04-05
黄晓勇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主任等职。 主要成就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任《要报》主编期间,结合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与政策需要,先后组织院内外国际研究学科的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组织撰写了大批重大国际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上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高度重视。 近期成果 《和谐规范发展成才-全国研究生会论坛讨论文集》,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案例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现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民间组织等。 主
04-05
校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