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8-4846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简介

学校详情 :  查看详情 传媒教育新高地:中外联合培养模式解析 在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北京传媒大学构建起独特的跨学科培养体系。作为国内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先行者,该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联合海外知名学府,推出DAP国际化创意人才培养项目,为学子搭建直通国际舞台的教育通道。 学科优势与培养特色 ● 跨学科融合体系:整合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三大优势学科,形成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渗透的教学架构 ● 双师资配置模式:国内教授团队与海外院校导师联合授课,引进30%以上原版专业教材 ● 项目制学习:每个学期设置2-3个实战项目,涵盖三维动画制作、游戏引擎开发、数字影像处理等核心领域 课程体系与升学路径 DAP国际本科项目采用分段式培养方案,前两年重点夯实专业基础: ▶ 语言强化模块:学术英语、专业术语解析、跨文化沟通工作坊 ▶ 专业基础模块:数字绘画原理、运动规律、游戏设计基础、编程入门 完成国内阶段学习后,学生可衔接伯恩茅斯大学、提赛德大学等20余所合作院校,继续攻读三维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方向。 教学资源与认证保障 项目依托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配备动作捕捉实验室、虚拟现实工坊等专业实训空间。学历认证方面,学生最终获得的海外学士学位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享受国内同等学历待遇。 注:课程设置每年根据行业趋势进行10%-15%的内容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
预约看校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课程推荐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校园环境

查看更多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学校优势

查看更多 

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数字内容产业年增长率保持18%的市场环境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启动的DAP国际本科项目,已培养出参与《姜子牙》《白蛇2》等票房超30亿作品的制作人才。该项目采用动态课程矩阵,每学期根据产业技术趋势更新30%教学内容。

专业建设双认证体系

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同时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本科专业认证和CILECT国际影视院校联盟认证。三维动画方向设置Maya高级绑定、UE5实时渲染等12门核心课程,游戏设计方向开设游戏引擎原理、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9大模块。

  • · 动画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动作捕捉实验室等6个专项实训室
  • · 游戏设计:2022年新增元宇宙场景构建与AIGC应用课程
  • · 数字创意:涵盖动态图形设计、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方向

教学资源配置

专业课程由7位金猴奖获得者、3位Unity官方认证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实践环节配备Blackmagic Design认证调色系统、Disguise实时渲染服务器等价值千万的设备集群。

国际培养通道

与SCAD、谢尔丹学院等23所海外院校建立学分互认,学员可获双导师制指导。2023届毕业生中,86%获得全球TOP50艺术院校录取,作品集平均得分达82.5/100。

职业发展生态系统

项目构建校企合作网络,与追光动画、米哈游等47家企业建立人才输送协议。定期举办行业大师课,近两年邀请《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原神》美术总监等开展32场专题研讨。

学员可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动画论坛、中传电竞竞赛等特色活动,优秀作品直接推送至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参赛。往届学员团队作品《山海行》获2022年Aniwow!金奖。

语言与学术双轨制

英语教学采用CEFR标准分级体系,配置雅思官方培训师和外籍专家联合授课。2023年数据显示,学员经过480课时强化训练后,雅思均分提升1.5分,其中阅读单项提分率达92%。

学术支持体系

配备专业学术顾问,提供作品集指导、文书润色等12项定制服务。建立海外校友网络,定期组织线上交流会和院校申请策略分享。

技术赋能计划

引入Substance Painter材质绘制、Houdini特效制作等18个最新软件工作流教学,每学期更新行业标准技术文档库。

展开更多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师资团队

查看更多 
姬德强教授

姬德强教授

讲师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曾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任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IAMCR)国际传播分会副,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DOC)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新闻数字传播伦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数字伦理研究所研究员,Global Media and China(Sage)和《国际传播》期刊编辑,Annal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Routledge)、巴西利亚大学传播学部出版社(FAC Books)和土耳其The Moment Journal国际编委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017)和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2018)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反腐败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

张开教授

张开教授

讲师简介:   教授,国际传播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媒介素养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传媒合作委员会委员,察哈尔研究员,中国新闻奖专家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国际新闻和媒介素养。近些年不但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研项目,还应邀参加其筹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周》,不仅在大会上发言,还主持分会场讨论。出版专著“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媒介素养概论》《全球传播学》等。发表论文代表作《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视阈下受众研究新论》《刍议媒介素养学科建设》。所主持的重要项目包括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电视剧与青少年成长及问题对策研究》、大运河申遗项目《运河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和方法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全球媒介素养评估框架》和《中国媒介素养现状调研》等。

陈文沁副教授

陈文沁副教授

讲师简介:   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双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欧洲传播研究、跨文化传播。发表论文《传播主权与地缘政治博弈:塞尔维亚传媒业研究》《不对称性依赖与“链接报酬”:数媒时代欧洲传媒业研究》等10余篇。出版著作《当代中国记者群体》《政治传播》2部,主持并参与国家广电总局课题、北京市重大项目、深圳市重大项目、外交部非洲司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等。

黄典林教授

黄典林教授

讲师简介:   博士,教授,留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获中国传媒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思想史、传媒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文集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发表《公民权的话语建构》、《数字化崇拜》等专著、译著多部。担任《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特约作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和专家智库成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届理事会理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李继东教授

李继东教授

讲师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内蒙古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大学传播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迄今已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中国影视政策创新研究》《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究》等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对外宣称与国际舆论引导研究”(重大)与“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一般)、国务院新闻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新闻管理话语体系研究”等。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在英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参加ICA、IAMCR等会议。

雷跃捷教授

雷跃捷教授

讲师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研究院舆论研究所所长,曾任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博士。曾先后于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新闻采编和研究工作,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新闻学、舆论学。发表论文《运用战略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命题、资源、路径与方法》等16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校区分布

查看更多 
  • 1

    校区地址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

    查看校区
课程导航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常见问题

查看更多 
北京传媒大学2+2国际本科国外院校有哪些?
  北京传媒大学2+2国际本科项目主要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合作。合作院校均是教育部认可的,有办学的海外高校,所获学位与直接出国留学没有区别,回国后学历可认证。部分合作院校名单如下: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创意艺术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朴茨茅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赫特福德大学、提赛德大学、巴斯斯巴大学、德比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桑德兰大学。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3+1项目怎么样
  北京传媒大学3+1留学项目是一个为期三年的留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在国外获得更高的学历。该项目由北京传媒大学与海外合作院校共同合作,学生可以在国外学习一年,然后回到北京传媒大学学习两年,最终获得北京传媒大学的学位证书。得北京传媒大学的学位证书。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国外学习一年,接受国外的教育体系,拓宽视野,提高英语水平,并且可以获得北京传媒大学的学位证书。
国际本科的优势
  首要表现在师资、教材和课程设置与国外教育资源紧密接轨,采用国际化教育体系,国外高校老师居多的师资队伍以及来自多国留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中西方文化教育。在教育上,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与国内的一些高等学府有许多区别。学院采用的教材与国外教材一致,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教育方式更灵敏,时时坚持更新。
有问必答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学员评价

查看更多 
5.0

综合评分

高于99同行

好评率100

  • 陈**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5 19:10:27    校区地址

      亲戚就推荐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的2+2项目,由于是国家创办的学习,也不担心孩子的学历,于是就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为他报了2+2国际本科留学项目。

  • 危**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5 16:14:25    校区地址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的2+2出国留学预备课程项目,项目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外方高校,以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打造国际认可的学术水准和教学模式,开拓学员的国际视野

  • 舍**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5 08:52:05    校区地址

      学习的内容很全面,感觉很好

  • 鱼**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5 04:51:16    校区地址

      教师都很专业,学校也很不错,得天独享的优势

  • 舍**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4 18:48:45    校区地址

      中国传媒大学还是很有名的,授课老师很认真负责,上课效果也很不错

  • 陶**
    效果:5师资:5环境:5

    2025-04-24 09:58:25    校区地址

      环境很不错,教学效果都很有保障